铁山港区共建共富共享美好生活蓝图正清晰丨向海图强 开放发展微信公众平台手机版「铁山港区共建共富共享美好生活蓝图正清晰丨向海图强 开放发展」
时间2025-01-16 14:26:01发布yu分类文章浏览129
导读:从建区之初的7.6亿元到2023年的554.55亿元,GDP增长了近72倍,2023年获评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成效突出的县(市、区);从传统的农业生产区到中国工业百强区,工业总产值从建区之初的3.092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732.52亿元,2023年“中国工业百强区”再晋位,排名第82位;从盐碱荒滩一跃成为枢纽大港,港口吞吐量从2012年的612万吨跃升至2...

从建区之初的7.6亿元到2023年的554.55亿元,GDP增长了近72倍,2023年获评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成效突出的县(市、区);
从传统的农业生产区到中国工业百强区,工业总产值从建区之初的3.092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732.52亿元,2023年“中国工业百强区”再晋位,排名第82位;
从盐碱荒滩一跃成为枢纽大港,港口吞吐量从2012年的612万吨跃升至2023年的4538.89万吨,铁山港(临海)工业区被自治区认定为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园区;
……
40年奋楫扬帆,40年沧桑巨变。从改革开放的“探路者”,到新时代的“示范区”,铁山港区发展速度不断刷新,改革开放大潮不断喷涌。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首站来到北海,在铁山港公用码头作出了打造好向海经济、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等重要指示,成为铁山港区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北海作为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铁山港区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浪潮中乘风破浪,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改革开放史诗。
海域建设满弓发力,龙门吊巍峨耸立,车间生产繁忙有序,巨型导管架接续“出海”……走进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广西华电蓝水海洋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建设火热,生产与建设同步推进,推动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气势如虹。“自5月9日试生产以来,产销顺畅,国内外订单纷至沓来,生产计划工期已排到明年。”广西华电蓝水海洋能源装备制造项目负责人介绍,自交地使用到项目投产仅用了15个月,自投产以来,不断刷新铁山港区的生产纪录,项目配置的2400吨级门式发运起重机以及20000吨级的一站式发运港池,其超高的发运效率为国内外首创。目前,项目订单合同总金额超10亿元,首批8台吸力筒导管架已完成交付。作为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及“双百双新”项目、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华电海洋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首个入驻项目,华电蓝水海洋能源装备制造项目总投资38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30亿元、年税收1.3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大型海洋油气平台和海洋风电装备门类最齐全、年产量最大的生产基地,也是国内最大的单体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耕海探洋,装备先行。近年来,铁山港区依托深远海风能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大力打造以大型海工装备、风电装备产业为重点的海洋能源装备零碳产业基地,着力构建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圈。如今,随着华电蓝水海洋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加速推进,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引龙建链”效应明显,金风科技、中车株洲所等行业龙头企业及一批海上风电上下游企业望“风”而来,建成达产后铁山港区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年产值预计为400亿元。海工装备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一路高歌猛进,成为铁山港区聚力发展海上风电、奋进新赛道的生动诠释,也折射出铁山港区临港产业集群的澎湃动力。广投绿色生态铝项目工地建设如火如荼。李君光 摄
近年来,铁山港区主动扛牢向海图强主战场使命担当,依托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深入实施向海图强战略,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编制产业树、绘制产业林,紧密统筹临港工业布局,聚焦主导产业精准招商、补链强链,加快构建临港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打造现代化向海产业体系,挺起了工业强区“脊梁”。如今,15家亿级企业、10家行业龙头企业(其中在建企业1家)、9家高新技术企业在铁山港区这片沃土上汇聚、蝶变、起舞。目前,铁山港区已形成了绿色化工、金属新材料、高端纸业、硅基新材料、新能源和生态铝、海工装备“5+2”临港产业集群,成为该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稻给虾提供了食物,虾给稻提供了肥料,它们互利共生。”近日,铁山港区营盘镇塘仔村稻虾养殖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第一年验证,稻虾共生模式效益显现。今年首批小龙虾已于4月上市,1300亩稻田收获咸淡水小龙虾近20万公斤,产值约780万元。800亩优质稻已于11月完成收割,累计产稻谷32万公斤,产值逾75万元。近年来,铁山港区依托宜人生态及水土资源优势,探索发展稻虾共生项目,引进优质企业,整合闲置田地进行流转,以反季节和冬闲田养殖为抓手,实现稻虾共生、一田双收,改变了该区此前因为耕地分散,传统种植农业“靠天吃饭”收益甚微的局面,铺就乡村振兴生态致富路。沿着南康江往南,“田园”从土地走向海洋。在铁山港区的广阔海域上,人们用新技术“躬耕”万顷碧波,“放牧”蔚蓝家园,加快建设深远海养殖,不断把大海变成“蓝色粮仓”。
铁山港区金鲳鱼养殖。来源:活力铁山港微信公众号
“这些年,金鲳鱼品牌越叫越响,现在每天金鲳鱼订单有15万斤,深远海金鲳鱼养殖大有可为。”北海市乃志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勋翔笑着说道。11月,在铁山港区金鲳鱼深海网箱养殖示范基地,已是一派鱼跃人欢的丰收景象。“目前基地有深水抗风浪网箱约110口,养殖金鲳鱼1000万尾,产量约800万斤,主要销往国内及东南亚市场。”李勋翔介绍。李勋翔的祖父辈都是渔民,20世纪90年代,铁山港区引导渔民转产转业,发展水产养殖。2011年,李勋翔一家注册公司转行深海养殖,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专业从事水产育苗、深海养殖、冻库保鲜、分类加工、生产销售的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年产量可达5000吨左右,年吞吐冷冻产品量可达上万吨,产品畅销全国、出口海外,带动村民就业200多人。据悉,铁山港区作为广西最大的海水养殖基地之一,具有水深浪平的天然港湾和水质优良的深海养殖规划区。近年来,该区将深水网箱养殖作为经略海洋的突破点和发力点,金鲳鱼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成为该区特色优势水产产业。当前,铁山港区累计建设深水抗风浪网箱370口,深水网箱养殖金鲳鱼年产量达3万吨以上,年产值达6亿元以上。近年来,铁山港区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聚焦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引进农业项目25个,发展百香果育苗、稻虾养殖、阳雀湖辣椒、金鲳鱼深水网箱养殖、南珠养殖等特色产业,农业实现由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越来越丰富,村民的“钱袋子”也越来越富足。2023年,该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5.2亿元,同比增长3.5%,较1994年增长245.4倍。
“我是‘新北海人’,北海是我的第二故乡,港区越来越好的环境和越来越优的服务,让企业获得感、归属感满满。”回想起2010年来铁山港区考察洽谈再到项目落户,广西渤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洋洋记忆犹新、感慨良多:“仅仅一个月便完成项目的签约动工。”铁山港区主动靠前服务、加强跟踪沟通指导,使得项目快速完成了开工前期的全部手续,创造了“签约即开工”的“铁山港速度”。“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张洋洋坦言,布局西南、华南市场,辐射东南亚,是渤海实业集团落子铁山港区的重要原因。
铁山港区召开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2023年,公司全年加工大豆165万吨,同比增长5.2%,实现销售收入138亿元,地方税收4800万元。”在张洋洋看来,企业发展迅速的背后,离不开铁山港区营商环境的持续提升以及干部作风的转变。“项目落户铁山港区以来,领导干部就像家人一样真心诚意服务项目,倾情倾力帮助企业发展,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让企业在铁山港区发展很舒心,有信心。”张洋洋介绍,企业下一步计划完成粮油板块提质增量项目建设并投产,实现产能产值翻番,助力铁山港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直以来,铁山港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以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提高服务企业能力为核心,切实在政务环境建设上狠下功夫,将“放管服”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进一步减流程、优服务、降成本、强监管、提效率,以“小切口”赋能“大发展”,让更多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铁山港区依托原有的大帮办中心,开展服务企业攻坚升级行动,成立包括企业设立、选址、能评、环评、用地等25个小组,为项目建设提供全链条、全周期跟踪服务;深入开展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服务,全覆盖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和规上企业、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8600多家,解决问题500余个;举办“企业家日”活动,清单化推进解决企业反馈问题182个;“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一窗受理”改革纵深推进,2023年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的全程网上可办率100%,企业开办从网上办延伸到掌上办,2023年铁山港区掌上办照数量位居自治区第三;常态化推动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筹措5058万元财政贴息资金实施“桂惠贷”贴息,助力市场主体融资,新增贷款54亿元、惠及市场主体360户;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5.72亿元……铁山港区帮办中心工作人员为前来寻求帮助的企业排忧解难。(资料图)李君光 摄
一桩桩“暖心事”解决企业发展痛点,一次次主动关怀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打造产业集聚“强磁场”,优质企业和重大项目纷至沓来。2017年至2023年,该区累计签约项目162个,累计投资总额3301.73亿元。其中自治区统筹项目50个、“双百双新”项目23个。2023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0.4亿元,同比增长28.8%,实现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速。
因海而生,凭港而兴。2006年,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将发展铁山港(临海)工业区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的战略重点。北海随后确定了以大航道、大码头、大港口引来大项目、大企业、大物流,尽快将其建成临海大工业基地的发展思路。2009年12月,铁山港正式开港,结束了该区徒有81.82公里海岸线而无深水港的局面,同时,加速布局现代产业体系。“当年,这里是一片滩涂。”回望港口的发展历程,北部湾港北海码头有限公司铁山港作业区副经理高峰感触颇深。亲历铁山港从拓荒到腾飞过程的他告诉记者,铁山港开港之初,铁路未通、口岸未开放,只有2个10万吨级泊位运营,港口泊位和疏港能力严重不足,2012年的吞吐量仅612万吨,而且临港产业还未成型,腹地经济支撑不足,港口发展空间狭小。铁山港公用码头现场生产一派繁忙。(资料图)周祥鹏 摄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首站来到北海,并在铁山港公用码头作出了打造好向海经济、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等重要指示。从此,铁山港的码头建设按下了“加速键”,7年来新建泊位13个(包括北海铁山东港区的5个泊位),新增货物通过能力超过3000万吨,更驱动着铁山港区产业多元聚集、转型升级。2020年4月进港铁路通车,货运量由48.66万吨跃至2023年的620万吨,高效服务腹地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完成港口吞吐量3860.1万吨,同比增长7.6%。2017年以来,铁山港的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率为10.76%,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29.14%。“看到码头从支线小港到枢纽大港,我的事业、生活也越来越有盼头了。”高峰说。今年10月18日,随着嘹亮的汽笛声,满载4.4万多吨木片的“中龙02”号货船,从越南蔡兰港跨山越海而来,在铁山港6#泊位平稳有序地开展卸船作业。“通关便捷,平均每天有近10000吨木片入境,专用泊位保障企业生产原料稳定高效供应,助力企业提升生产效益,提高产品品质和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外贸升级。今年1月至9月,企业进口额达24亿元,同比增长14.5%。”太阳纸业部门负责人说。建港,强产,兴城。港口是铁山港区内外联动的重要交通枢纽,在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港口的提能升级引领产业蝶变,“5+2”临港产业加速集聚,3家超百亿企业接连诞生,迈入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铁山港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实现外贸企业1小时内办理接单、税费处理等流程。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铁路运量再创新高,2023年完成货物吞吐量4538.8万吨、同比增长25.5%,集装箱吞吐量74.5万标箱、同比增长34.1%,铁路货物到发量首次突破700万吨,达到780万吨、同比增长20.3%。
一幢幢崭新民居小院排列整齐,一排排绿化树木生机盎然,一条条道路通达四方……近日,记者走进铁山港区向海社区,一座向海新城映入眼帘。“在‘家门口’上班,吃穿住不愁,孩子教育、基本医疗、养老样样有保障!”因项目建设,一家人从兴港镇下陂头村搬迁到向海社区,向海社区居民谢玲向记者讲述如今的新生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抓住‘产业’这个‘牛鼻子’,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铁山港区将易地搬迁安置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坚持以民生托底、以项目引领,驱动产城融合发展,同步建设教育、卫生、交通、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持续提升搬迁群众生活品质,突出“兴产业促致富,兴就业促增收”理念,开辟了劳务输出、帮扶车间、园区就业、公益岗位、自主创业等多种就业渠道,铺开了一幅宜居宜业图景。截至目前,该社区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群众全部实现就业,累计3个乡镇12个行政村181户816名搬迁民众“搬”出了幸福新生活。铁山港区搬迁安置公寓房(向海郡小区)。
来源:活力铁山港微信公众号
城镇居民生活幸福美好,乡村面貌变化日新月异。目前,该区“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条条新路通到户,产业基地务工忙,户户住上安稳房”成为百姓日常。“10月我领到9000多元工资,加上老伴7000多元的月薪,我们俩的月收入达1.6万余元。”在铁山港区营盘镇塘仔村百香果育苗基地,塘仔村村民唐德英边说边麻利地将营养土分装在杯里,为下一步点种育苗作准备。此外,该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聚焦育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各领域民生关切,着力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近年来,铁山港区深入推进产业发展,持续推动城乡一体化,多路径实施富民惠民安民行动,共富共享的成色越来越足。数据显示,2023年,铁山港区地区生产总值554.55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7%,增速排名全市第一。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任再扬帆。在新征程上,铁山港区将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殷期盼,扛起北海工业发展主战场重任,奋力建设更高品质更具魅力的现代化工业强区。
图木舒克版权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