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首付”购手机,买之前,您搞清楚了吗?分期付款买手机「“零首付”购手机,买之前,您搞清楚了吗?」
“零首付”购手机
随着消费方式的转变,近几年分期付款成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部分商家打着“零首付”“低利息”“零利息”等旗号吸引消费者,名义上“零首付”极具诱惑,看似天上掉馅饼,实则是精心设置的陷阱。
案例
2021年,17岁的王某到手机店准备购买一款价值3000元的手机,店员向其推荐“零首付,分期付款买手机”,引导他在某电商平台上下单“买”这部手机,称可分12期付款、享受低息优惠。于是他想当然的签订了购买协议,当天支付了1140元,以为今后只需分期每月支付剩余的手机价款,没想到今后每月要支付490元。支付5个月后,其余分期价款无力承担,逾期两天后,利息一下涨到5000多元,第二次延期后,利息涨到6000多元。后被电商平台电话催账、说要,最后家里人帮其偿还了一部分,平台就没。
01
到底什么是“零首付”购手机?
经销商所称的“零首付”购手机,指的是以租代购。绝大多数人称,自己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以租代购,还以为是分期付款买手机。以该案例为例,即该消费者当天付的1140元,其中650元是押金,490元是租金,以后每个月支付490元,12期满后,手机才归买家。这样算下来3000元的手机最后到手要支付6500多元。
02
“线上”“线下”宣传的 “零首付低分期”,背后隐藏着什么?
1.贷款公司或平台有较高的手续费、保险费、担保费等。
2.产品在租赁期间只有使用权,租期满后,手机的所用权才归用户。”
3.平台设定的租金远超过产品本身的价值。
4.逾期还款有高额违约费,逾期利息利滚利,无力偿还。
5.逾期还款,平台会以电话骚扰、胁迫家人、朋友以及寄送律师函等方式进行催款,严重影响消费者正常生活。
6.逾期还款,严重影响个人征信。
03
“零首付”购手机现状如何?
息显示,消费者逾期未按时付租还息,平台作为原告,将大量消费者告上法庭。截至目前,累计的司法案件达1000余件,裁判文书已多达近600份,其中2021年的案件占比最大,案由均为租赁合同。
如何避幵“零首付”中的那些套路?
部分不良商家针对刚踏入社会涉世未深、消费能力有限、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的年轻人等群体,他们往往在不理解合同内容的情况下签订协议,以下几点需要我们注意。
1.需要消费者“零信任”,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必须擦亮双眼、保持警惕、理性消费,切莫因小失大。
2.充分了解分期付款合同所涉内容及衡量自身偿还能力。(1)不要仓促签约,签约前弄清利息、利率、分期期数、手续费、违约金以及本息总额等具体细节问题;(2)要明确贷款方的具体情况,选择有实力、信誉好的贷款方;(3)考虑清楚,一旦不能及时还款,将影响个人征信。
3.签订贷款合同后,主动索要正规票据,保存好与分期付款相关的贷款合同。
4.及时举报违法经营行为。对商家涉嫌虚假宣传或欺骗性销售等行为,及时向相关行政部门、消委会进行投诉举报;如遇强买强卖、高额放贷等违法行为应向公安部门报警;如在签订合同过程中被欺诈或胁迫,可请求人民撤销该合同。
文字:第一检察部
今日头条:凤翔检察
新浪微博:凤翔检察
抖音:凤翔检察
图木舒克版权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